马苏德·艾哈迈迪·阿夫扎迪博士,
拉齐·莫阿菲博士
引言
在现代世界,与信仰数量迅速增加相关的情况被认为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一事实与信仰本质上表面上明显的特殊矛盾共生,破坏了对宗教信仰根源的理解。这些判断甚至使一些人认为,每个民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了一种宗教,而这种宗教的神,无论是幻想还是现实,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一神论中编码的。这一观点证明,所有宗教都起源于同一个源头,这体现在正义的统一性上。因此,从亲密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一体的,但在外在表现上却有所不同。因此,包括舒恩在内的一神论者和思想家哲学家提出了以下讨论主题:“寻找确定宗教数量增加过程的方法”、“宗教统一”和“伊斯兰法”。
本文的任务是从舒恩的视角和“一神论与神学”的神秘基础上探讨、分析和解释一神论者和思想家哲学家的思想,并对舒恩的观点与亨廷顿的新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文明冲突”理论。
本文所依据的两种观点具有清晰性,并包含无可争议的证据,表明其思想的深度,源于宗教、社会和文化表现形式的神秘根源,尊重所主张立场的众多专家和反对者的意见。
- 宗教语义
“宗教”一词源自拉丁语“religo”,意思是在道德基础上团结起来、克服分裂、真诚、良好的风俗和传统。
与这个概念的含义类似,作为对宗教文化的解释,希腊语词根“religale”一词,意思是
“强烈依附。”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定期崇拜的执着。
“宗教”一词被普遍接受的含义是“某人对完整现实有建构观念的个人依恋”。 (胡赛尼·沙赫鲁迪 135:2004)
在波斯语中,“religo”一词的含义和意义意味着“谦卑、服从、追随、模仿、顺从和报应”。
古往今来,西方世界的思想家将“religo”定义为“向上帝致敬”的术语,而如今这个定义正受到质疑。 “宗教”形式的主要解释对那些理解其含义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贾瓦迪·阿莫利 93:1994)
对于贾瓦迪·阿莫利来说,“宗教”一词的术语含义是“用于治理和教育人类社会的观点、道德、法律和规则、法规的集合”。 (贾瓦迪·阿莫利 93:1994)
父权制传统的追随者使用“宗教”一词,将其含义与“教育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和举止产生影响的真诚证据”联系起来。他们不否认,但也不承认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他们认为:“如果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就可以称为‘宗教’。”这个词是由人类的理性思维和知识所表述的,但为了从语义的角度正确理解它,父权思想家对它的语义内容进行了反思,其中应该加上它的神圣意义。起源。 (Malekian,Mostafa“理性与灵性”,德黑兰,当代出版物 52:2006)
纳斯尔说:“宗教是一种信仰,通过这种信仰,一个人的存在的一般秩序与上帝结合在一起,同时它也体现在社会的一般秩序中”——“在伊斯兰教中——Omat”或天堂的居民。 (纳斯尔 164:2001)
2. 宗教统一的基本组成部分
2. 1. 宗教统一理论的阐述
父权制传统的追随者接受了舒恩的观点
“宗教统一论”为主流且合法。
纳斯尔博士坚信,上述支持者不应该争论哪种宗教“更好”的问题,因为所有主要的一神教宗教都有共同的起源。从特定历史时期的应用和行动的角度来看,是否存在实际精神模仿的机会就出现了问题。 (Nasr 120:2003)他强调每一种宗教都是神圣的启示,但同时它也是“特殊的”,因此,作者解释说,绝对的真理和达到其本质的方法都在内心宗教本身。针对人民的精神需要,它强调真理的特殊性。 (纳斯尔 14:2003)
在舒恩看来,宗教多元化,包括与至高者的联合,可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思维方式。根据伊斯兰教法的多元论者,不同宗教的区别在于礼拜和祈祷的多样性,但这些差异在统一的一般本质中并不发挥特殊作用。宗教及其信徒正在寻找和了解终极真理。他们用不同的名称称呼这个过程,但事实上,每个宗教的目的都是引导人类走向永久、坚不可摧和永恒的真理。人在尘世的表现并不是永恒的,而是短暂的。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弗里乔夫·舒恩(Frittjof Schuon)——他的理论的延续和追随者,他的学生们团结在一个论点上,即所有宗教的基础上都存在一个“神圣统一”。 (萨德吉,哈迪,“新神学导论”,德黑兰,出版物“Taha”2003,77:1998)
宗教的多样性表现为情感及其实际应用的多样性。
勒根豪森认为,“隐藏的”宗教体验包含在所有宗教的本质中。 (雷根豪森 8:2005)
William Chittick 对 Schuon 的观点有特殊的解释。他认为,宗教的统一源于对伊斯兰教所体现的权利感、道德义务和神圣性的尊重,借鉴自苏菲派。 (奇蒂克 70:2003)
父权制传统的追随者宣称独一上帝统一所有宗教的真理。他们相信所有的宗教都有神圣的起源,都是来自天上的使者,表现为通往神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变成通往神的道路。因此,它们都是神圣法则的体现,其光辉通向绝对真理。
父权制传统的追随者特别关注非亚伯拉罕血统的宗教。他们探索道教、儒教、印度教和红皮人宗教起源的本质。 (阿沃尼 6:2003)
属于“永恒理性”学派的父权传统追随者的评论者并没有提及特定宗教的特殊性,而是借鉴了伊斯兰教的丰富遗产,超越了其形而上学的深度,并借鉴了印度教和富人。西方宗教和其他信仰的形而上学遗产。 (Nasr 39:2007) 神圣统一思想的支持者相信所有宗教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单一的信息,但定义不同。他们深信一切宗教同源的见证——就像一颗珍珠,其核心是基础,而其外表却各具特色。这就是宗教的外在表现,以一种明显微妙和个性化的方式决定了它们的差异。 (纳斯尔,创世记 559)。
根据舒恩的观点,金字塔的顶部在结构上代表了存在状态的观念,通过神圣起源的统一而团结在一起。当远离顶点时,会出现一段距离,该距离按比例增加,揭示出差异。宗教从其神圣本质和内容来看,被认为是原始的、唯一的真理,但从其外在表现来看,它们都不具有绝对的权威。
从父权制传统的追随者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神论宗教都是普遍的,并且应该被视为普遍的。必须考虑到每种宗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不应成为限制其他宗教存在的权利。
2. 2. 从施旺的角度来看宗教的神圣统一
从宗法传统的追随者的角度来看,所有宗教最初都具有隐藏的内在统一性。舒恩首先提到宗教的神圣统一。对舒恩思想的另一种解释证实了他的信念:宗教只包含一个真理。只是历史和社会条件导致宗教和传统呈现不同的形式和解释。它们的多样性是由于历史进程,而不是其内容。在上帝眼中,所有宗教都代表着绝对真理的体现。 Schuon指的是宗教神圣统一的观点,将其本质定义为单一宗教、单一传统的一部分,而这些宗教并没有从其多样性中获得智慧。受苏菲主义和伊斯兰神秘主义的影响,他的神圣统一观强调宗教之间关系的存在。这种观点并不排除分析宗教差异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评论包含绝对真理的启示录的来源问题。等级结构的真理是与宗教相关的文明秩序表现的开始。据此,舒恩认为:宗教只包含一种真理和本质。 (风车 22:1976)
通俗主义和神秘主义作为宗教的道路,包括伊斯兰法律和教义(“exo”——外在道路;“eso”——内在道路),代表了关于独一真主的宗教统一的观点。这两条路径具有互补的功能,也应该被视为彼此不同的路径。舒恩认为,外在之道形成传统,内在之道决定其意义和意义,呈现其真正本质。所有宗教的统一是“神圣统一”,其外在表现并不包含真理的完整性,但真理本身的本质就是统一的表现。所有宗教的真实性其核心都包含统一性和同一性,这是无可争议的真理……每个宗教与普遍真理的相似性可以用具有共同核心的几何形状来表示——点、圆、十字或一个正方形。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他们之间基于地点、时间亲属关系和外表的距离。 (斯库恩 61:1987)
舒恩接受具有教育性质和明确表达的使命的真正宗教。它还需要包含一种精神价值,其信息不是哲学的而是神圣的起源、牺牲和祝福。他知道并接受每种宗教都带来启示和关于神圣意志的无限知识。 (Schuon 20:1976) Schuon 通过提及犹太教和基督教中所包含的“敬畏”、“爱”和“智慧”状态之间的统一来阐明伊斯兰神秘主义。他将起源于亚伯拉罕世系的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置于完全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个宗教对优越性的主张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包含差异。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现实导致了一种与塑造宗教的外部因素截然不同的清晰性。只有它们的内在本质才会导致与上帝联合的明显判断。 (风车 25:1976)
3. 施旺观点中的“不朽神学”的基础
“不朽神学”是由前卫思想家——哲学家,如勒内·吉诺姆(René Genome)、库马拉斯瓦米(Coomaraswamy)、舒恩(Schuon)、伯克哈特(Burkhart)等人的共同传统观点所统一的人类学学说。“不朽神学”或“永恒理性”作为宗教假设所指从佛教到卡巴拉,通过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的传统形而上学,对原始真理的认识是所有宗教神学传统的基础。这些假设具有现实意义,代表了人类存在的最高境界。
这一观点证明了所有宗教的统一性,其传统、地点和时间距离不会改变智慧的一致性。每个宗教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永恒的真理。尽管存在差异,宗教通过研究永恒真理的本质达成了统一的理解。传统的追随者在承认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基于不朽的智慧,在宗教的外在和内在表现问题上表达了统一的观点。
著名研究人员之一纳斯尔认为,考虑到宗教之间的差异,“不朽神学”可能是全面理解宗教的关键。宗教的多样性是基于圣礼表现的模糊性和差异。 (纳斯尔 106:2003)
纳斯尔认为,任何接受并遵循“不朽理论”的研究人员都必须将思想和灵魂完全奉献给圣礼。这是真正领悟渗透的完整保证。实际上,除了虔诚的基督徒、佛教徒和穆斯林之外,这并不是所有研究人员都能接受的。在投机世界中,完全明确是不可能的。 (纳斯尔 122:2003)
在舒恩及其追随者看来,“不朽的思想”被认为是普遍的,这标志着它在伊斯兰教中的最大限度的体现。普世主义的目标是统一所有宗教的传统和仪式。从一开始,舒恩就认为伊斯兰教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手段,即“不朽神学”、“永恒理性”或
“宗教的不朽。”在他的研究中,他将“不朽的宗教”置于神圣法则之上,不受框架的限制。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斯楚恩移民到了美国。在他的普遍主义理论中,还出现了关于仪式的新观念,英文称为“Cult”。这个词与“宗”这个词的含义不同。 “教派”是指信奉与主流宗教不同、具有特定思想和仪式的小团体。她与主流宗教的信徒保持距离。 “邪教”的代表人物是一小群持有狂热思想的非传播宗教信徒。 (牛津,2010)
解读“宗教不朽神学”的依据,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A。所有一神论宗教都以上帝的统一为基础;
b.宗教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
C。所有宗教中团结和智慧的体现。 (雷根豪森 242:2003)
4. 宗教的神圣统一性和明显的多元性
舒恩的教义以其对信仰差异的宽容态度,并不将自己的主张和论据强加给虔诚的信徒们,他们遵循自己的宗教教义。 (Schuon, 1981, p. 8) 他的教义的追随者将中立视为一种宽容的形式,并且公平而冷漠地接受其他社区的信仰差异。本质是
该教义与苏菲主义的表现形式基本相似。尽管如此,伊斯兰教法与苏菲主义在外观上确实存在差异。因此,舒恩及其教义的支持者坚持宗教与信仰之间存在差异的论点。差异的重要特征源于表现的本质,涉及外部表现和内部表现。所有信徒通过外在因素宣示自己的信仰,这不应导致表面现象的解释,而应与该宗教神秘主义者信仰的本质相关。 “伊斯兰法”的外在表现是赞美真主的观念、智慧和行为的集合,影响着社会的世界观和文化,神秘的表现承载着宗教的真正本质。这种关于外在和内在表现的表述无疑会导致信仰与宗教之间相互矛盾的结论,但要得出宗教之间的统一思想,就必须关注基本信仰的本质。
马丁·林斯写道:“不同宗教的信徒就像山脚下的人。通过攀爬,他们到达了顶峰。” (“Khojat”,第 7 本书,第 42-43 页,2002 年)那些未经旅行而到达顶峰的人是神秘主义者——站在宗教基础上的圣人,这些宗教已经实现了统一,这是与上帝结合的结果。
对于斯楚恩来说,对信仰强加某种限制性观点是危险的(Schoon p. 4, 1984),另一方面,对任何宗教真理的信心都不是救赎之路。 (Schuon p. 121, 1987) 他相信人类只有一种救赎方式;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拯救人类。许多启示和传统的表现都是事实。上帝的旨意是导致他们基本统一的多样性的基础。宗教的外在表现造成了不相容,而内在的教义信念却是统一的。舒恩推理的对象是宗教的外在和内在表现的维度。真正宗教的源头,一方面是神的显现,另一方面是人的直觉,这也是一切存在的中心。
在解释舒恩的陈述时,纳斯尔分享了舒恩对其教学中固有的超验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缺乏灵性清晰度的明显内在焦虑。他还认为,宗教的外在表现带有神圣统一的理念,根据不同的宗教、信徒的倾向、环境和原则,创造了个体的现实。所有知识、习俗、传统、艺术和宗教定居点的本质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存在层面的各个层面上都有相同的表现。 Schuon 相信每个宗教中都隐藏着一颗宝石。他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传播,是因为它的价值源源不断。他坚信,从其本质和价值的角度来看,伊斯兰法代表了一种巨大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一般人类的情感和其他感受的整体领域中表现出来,显得是相对的。 (Schoon 26:1976) 上帝通过各种宗教创造并展示了天堂的维度和启示。在每一个传统中,他都展示了他的各个方面,以彰显他的原始意义。因此,宗教的多样性是上帝无限丰富存在的直接结果。
纳斯尔博士在他的科学著作中分享道:“伊斯兰法是实现人类生活和谐与统一的典范。” (Nasr 131:2003) 根据伊斯兰法律的律法生活,遵循外在和内在的原则,这意味着存在并了解生命的真正道德本质。 (纳斯尔 155:2004)
五、阐明宗教团结的本质
宗法传统的追随者坚持认为宗教之间存在着一种最初隐藏的内在统一性。他们认为,可见光谱中的多样性是世界的浮夸表达和宗教的外在表现。全面真理的出现是统一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淡化宗教之间的个体特征和差异。可以说:“神圣统一——各种宗教的基础——只能是真正的本质——独特且不可撤销。还应该注意到每个宗教的特殊差异,不应忽视或轻视这些差异。” (纳斯尔 23:2007)
关于宗教之间的统一问题,Schuon 认为原始智慧带来的是神圣性,而不是炫耀:第一——“没有任何权利凌驾于神圣真理之上”(Schuon 8:1991);其次,传统之间的差异导致摇摆不定的信徒对永恒智慧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神圣真理——原始且不可撤销的——是引起对上帝敬畏和信仰的唯一可能性。
六、文明冲突论创始人的主要观点
6. 1. 文明冲突理论的提出 美国思想家、社会学家、“文明冲突”概念的提出者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教授、美国战略研究组织主任)1992年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的想法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得到普及。人们对他的观点的反应和兴趣不一。有些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一些人强烈反对他的观点,还有一些人确实感到惊讶。后来,这一理论在一本同名的大部头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转变》中得到阐述。 (Abed Al Jabri,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史,德黑兰,伊斯兰思想研究所 2018 年,71:2006)
亨廷顿提出了伊斯兰文明与儒教可能和解的论点,从而引发了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他认为21世纪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教、儒教冲突的世纪,警告欧洲国家和美国领导人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好准备。他建议必须防止伊斯兰文明与儒教和解。
该理论的思想向西方文明的政治家提出了维护和保证其主导地位的建议。亨廷顿理论作为解释苏联解体后西东南北两极时期世界关系的一个新课题,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学说供讨论。该学说出人意料地迅速传播,受到极大关注,它声称它的出现是在世界因缺乏适当范式而陷入真空的情况下的。 (托夫勒 9:2007)
亨廷顿说:“冷战时期的西方世界将共产主义视为异端敌人,称之为‘异端共产主义’。今天,穆斯林视西方世界为敌人,称其为“异端西方”。从本质上讲,亨廷顿主义是西方政界关于共产主义抹黑的辩论和重要讨论的摘录,也是解释伊斯兰教信仰恢复、预示变革的主题的摘录。总之:该理论提出了由于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可能发生新冷战的想法。 (阿夫萨 68:2000)
亨廷顿学说的基础是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冷战的结束,一段意识形态冲突的时期结束并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其主要讨论的话题是文明之间的冲突。根据文化参数,他定义了七种文明的存在:西方、儒家、日本、伊斯兰、印度、斯拉夫东正教、拉丁美洲和非洲。他相信转变国家身份的理念,关注重新思考国家关系的可能性,重点是扩大信仰和文化传统。多种因素决定了这一变化,一方面将导致政治边界的崩溃,另一方面将形成文明间互动的关键领域。这些爆发的中心似乎一方面是西方文明,另一方面是儒教和伊斯兰教。 (肖乔伊桑德,2001)
6. 2. 亨廷顿观点中的文明冲突
亨廷顿在他的著作中重视了几种世界文明,并指出并解释了两种主要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除了提到的冲突之外,他还关注另一个冲突,称之为“文明间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作者依靠基于共同价值观和信仰的国家统一的思想。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基础的统一是坚实的,其他文明也会认识到这种模式的重要性。 (亨廷顿 249:1999)
亨廷顿认为西方文明正在失去光彩。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变革》一书中,他从政治形势和民众精神状态的角度,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西方基督教文明的落日。他认为,与其他文明相比,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正在下降,导致不同性质的困难——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不活跃、失业、预算赤字、士气低落、储蓄减少。其结果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存在社会裂痕,社会犯罪现象明显,造成很大困难。文明的平衡正在逐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几年西方的影响力将会下降。四百年来,西方的威望无可争议,但随着其影响力的衰落,其持续时间可能还要再持续一百年。 (亨廷顿 400:184)
亨廷顿认为,伊斯兰文明在过去百年的发展,得益于人口的增长、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影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出现、伊斯兰革命、中东国家的活动……,造成了危险对于其他文明来说,也是对西方文明的反思。西方文明逐渐失去统治地位,伊斯兰教影响力扩大。第三世界应该将影响力的重新分配视为:背离世界秩序并造成经济损失,或者追随已经存在了多个世纪的西方影响力模式。为了使世界文明发展达到平衡,西方文明有必要重新思考和改变其行动方针,这在维护其主导地位的愿望中导致了流血事件。 (亨廷顿 251:2003)
亨廷顿认为,世界文明在统治政治的影响下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因此在新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冲突和冲突不断发生。文明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意识的变化,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力,成为填补现有空白的一种手段。文明觉醒的原因是西方的两面性行为、经济差异的特殊性和各国人民的文化认同。今天,不同文明之间断绝的联系已被冷战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边界所取代。这些关系是危机和流血发展的先决条件。
亨廷顿提出了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假设,认为当今时代是一个文明变革的时代。他指出西方和东正教的解体,伊斯兰、东亚、非洲和印度文明的发展,有理由得出文明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结论。笔者认为,由于人类的差异,全球范围内的冲突正在发生。他认为不同文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不友好甚至敌对的,没有改变的希望。作者对伊斯兰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独特的看法,这种关系基于拒绝差异的可变互动,导致了攻击性。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和冲突。亨廷顿认为,未来的冲突将是西方与儒教与伊斯兰教的结合,这是塑造新世界的最伟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曼苏尔,45:2001)
7。 结论
本文根据舒恩的观点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考察了宗教统一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舒恩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源于同一个源头,就像一颗珍珠,其核心是基础,而外在则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就是宗教的外在表现,以一种明显微妙和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它们的差异。舒恩理论的追随者宣称单一上帝统一所有宗教的真理。其中之一是哲学家兼研究员纳斯尔博士。他认为科学遗产属于伊斯兰文明,也包含其他文明的知识,以探寻其起源为主要内容来源。伊斯兰文明基础的原则是普遍和永恒的,不属于特定的时间。它们可以在穆斯林历史、科学和文化领域以及伊斯兰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观点中找到。而且,基于其中所蕴含的普遍原则,它们成为了一种传统。 (阿拉米 166:2008)
根据舒恩和传统主义者的观点,伊斯兰文明只有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伊斯兰教的真理,才能达到顶峰。伊斯兰文明要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对更新和改革进行批判性分析;
2. 在思想领域实现伊斯兰复兴(传统的复兴)。 (纳斯尔 275:2006)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执行某些操作,就会失败;有必要在过去传统的基础上改造社会,以期保持传统的和谐作用。 (雷根豪森 263:2003)
舒恩的理论在许多情况下都具有警示性质,提醒西方世界随之而来的不可避免的危机和紧张局势。这种观点也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所有宗教的目的都是通过指出普遍真理来进行争论,尽管存在许多差异。正因如此,舒恩的理论就伴随着不确定性。从传统信徒的角度来看,宗教的重要性是崇拜和服务的基础、基础。一神论宗教的假设和本质以及传统的追随者可以成为克服极端主义思想的基础。现实表明,不接受敌对教义的差异,也不与宗教真理和解。 (穆罕默迪 336:1995)
传统的追随者接受初步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神圣统一理论。该假设统一了神圣统一表现的知识,指出了通过普遍真理实现统一的道路。
所有的想法都值得关注,因为它们包含着真理。对宗教多样性观念的接受是现代主义的,与上述假设相反。多样性的观念是不相容的,是伊斯兰教义的障碍,因为其文化多样性为所有人服务。只要这是宗教(伊斯兰教和其他传统)之间差异的原因,就会引起文化剧变。 (Legenhausen 246:2003) 这一假设的模糊性源于宗教的外部和内部表现。每个宗教就其本质而言都代表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其各个部分彼此密不可分,个别组成部分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根据舒恩的说法,外部和内部表现的划分是由伊斯兰教的发展决定的。它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得益于伊斯兰法的巨大价值,而该假说作为一个整体却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另一方面,宗教与伊斯兰教的相似性,从本质上看,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的终结。让我们提一下伟大的思想家——传统学派的理论家,比如盖农(Guénon)和舒恩(Schuon),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宗教,接受了伊斯兰教,甚至还改变了名字。
在文明冲突理论中,亨廷顿列出了几个证据论点。他坚信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差异,不仅是其实际组成部分,而且是普遍基础,包括历史、语言、文化、传统,特别是宗教。由于存在的接受度和认识的不同,以及上帝与人、个人与群体、公民与国家、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彼此不同……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根源比意识形态和政治秩序更为根本。
当然,战争和严酷的旷日持久的冲突造成的文明之间的差异,成为明显的现存差异,引发了存在冲突的观点。另一方面,世界的急速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了文明的警惕和对文明差异存在的认识。文明间关系的增强导致了移民、经济联系和物质投资等现象的发展。可以得出结论,亨廷顿的理论指的是文化与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神秘的观点。
研究方法参考舒恩的观点,认真强调宗教在其内在本质基础上形成的神圣统一性。迄今为止,由于全球各地的政治和军事动荡,该论文尚未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无法很快付诸实施。
在思想世界中,舒恩的宗教认知和观点导致了神圣统一的论点,而在行动世界中,人们发现了模糊性和实现他的教义的不可能。事实上,他描绘了一幅人们志同道合的理想主义图景。亨廷顿的理论立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在文明案例领域提出了现实的现实观。他的判断依据是历史实践和人性分析。舒恩的宗教观点成为国际团结的主要理想主义概念。
亨廷顿的理论以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为基础,被认为是重要且根本的,提出了实际文明冲突的众多原因之一。
现代化的方向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为现有身份的分离和位置的变化创造了条件。西方世界正在发现一种分歧状态。一方面,西方势力处于鼎盛时期,另一方面,其影响力则因对其霸权的反抗而下降,与西方不同的文化逐渐回归自己的身份。
这种有趣的现象正在扩大其影响力,遭遇西方对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强大抵抗,其权威和信心不断增强。
与经济和政治差异相比,其他特征正在加深跨文化差异。这是解决更困难的问题和文明间和解的先决条件。
在文明的交汇中,体现了一个关于身份统治欲望的基本案例。由于国家现象学的差异,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建模的情况。成为一半基督徒或一半穆斯林要困难得多,因为宗教是比民族认同更强大的力量,它将每个人彼此区分开来。
文学
波斯语:
1. 阿沃尼,戈拉姆雷扎·哈德·贾维丹。永恒的智慧。研究和人类科学发展,2003 年。
2.阿拉米,赛义德·阿里雷扎。从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角度寻找通往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道路。 // 历史
和伊斯兰文明,III,no。 6、2007年秋冬。
3.阿莫里,阿卜杜拉·贾瓦迪。知识之镜中的伊斯兰法。 2.
编辑。 Com:出版博士。 “拉贾”,1994 年。
4.阿夫萨,穆罕默德·贾法尔。文明冲突理论。 // 库萨尔(参见
文化),2000 年 41 月,第 XNUMX 期。 XNUMX.
5. 穆罕默德·勒根豪森。为什么我不是传统主义者?批评
传统主义者的观点和想法/译。曼苏尔·纳西里,Khrodname Hamshahri,2007 年。
6. 曼苏尔、阿尤布。文明的冲突,新的重建
世界秩序/翻译。萨利赫·瓦塞利。副教授。为了政治。科学:设拉子大学,2001,I,no。 3.
7. 穆罕默迪、马吉德。了解现代宗教。德黑兰:卡特里,1995。
8.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伊斯兰教与现代人的困难/跨性别者。
恩索拉·拉赫马蒂。 2.编辑。德黑兰:研究办公室。和出版。 《Suhravardi》,2006 年冬季。
9.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神圣科学的需要/翻译。哈桑·米安达里。 2.编辑。德黑兰:科姆,2003 年。
10. 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宗教与自然秩序/跨。恩索拉·拉赫马蒂。德黑兰,2007 年。
11.艾哈迈德·萨德里。亨廷顿的梦想逆转。德黑兰:塞里尔,2000 年。
12. 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蒂·托夫勒。战争与反战/跨。迈赫迪·贝沙拉特。德黑兰,1995 年。
13. 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蒂·托夫勒。新文明/跨。穆罕默德·礼萨·贾法里。德黑兰:斯莫格,1997 年。
14. 塞缪尔·亨廷顿。西方伊斯兰世界,文明
世界秩序的冲突与重建/跨。拉菲草。德黑兰:研究所。为了一个邪教。研究,1999。
15.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跨。莫吉塔巴·阿米里·瓦希德。德黑兰:分钟。关于外部作品和编辑。博士,2003年。
16. 威廉·奇蒂克。苏菲主义和伊斯兰神秘主义简介/译。扎里尔
帕尔文.德黑兰:我已经找到霍梅尼了。研究所。和伊斯兰革命。
17. 沙鲁迪,莫尔泰扎·胡赛尼。宗教的定义和起源。 1.
编辑。马什哈德:阿夫塔布·达内什,2004 年。
18. 肖乔伊赞德,阿里雷扎。文明冲突理论。 // 思想反思,2001 年,否。 16.
19. Schuon、Fritjof、Sheikh Isa Nur ad-Din Ahmad。珍贵的伊斯兰之珠,译。米诺·霍贾德.德黑兰:研究办公室。和出版。 “索瓦德”,2002。
英文名称:
20.牛津高级学习词典。第 8 版。 2010年。
21. 弗里斯乔夫·舒恩。神秘主义作为原则和方式/翻译。威廉·斯托达特。伦敦:常年图书公司,1981 年。
22. 弗里斯乔夫·舒恩。伊斯兰教和永恒的哲学。塔吉尔信托基金,1976 年。
23. 弗里斯乔夫·舒恩。逻辑与超越/翻译。彼得·汤森 (Peter N.Townsend)伦敦:常年图书公司,1984 年。
24. 弗里斯乔夫·舒恩。人类状况的根源。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世界智慧书籍,1991 年。
25. 弗里斯乔夫·舒恩。精神观点和人类事实/翻译。 PN 汤森。伦敦:常年图书公司,1987 年。
26. 弗里斯乔夫·舒恩。宗教的超越统一。伊利诺伊州惠顿:神智出版社,1984 年。
插图:图。根据两个原则,代表宗教结构的水平-垂直图表(参见Zulkarnaen。Fritjohf Schuon关于宗教观点的思考的实质。-见:IOSR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IOSR- JHSS) 第 22 卷,第 6 期,第 6 版(2017 年 2279 月),e-ISSN:0837-10.9790,DOI:0837/2206068792-90,第 87 页(第 92-XNUMX 页)。
笔记:
作者:Masood Ahmadi Afzadi 博士,副教授。比较宗教与神秘主义,伊斯兰阿扎德大学北德黑兰分校,伊朗德黑兰,[email protected]; &博士。拉齐·莫阿菲,科学助理。伊斯兰阿扎德大学德黑兰东分校。德黑兰。伊朗
第一篇保加利亚语出版物:Ahmadi Afzadi,Masood;莫阿菲、拉齐。当今世界的宗教——相互理解或冲突(遵循弗里乔夫·舒恩和塞缪尔·亨廷顿关于宗教间相互理解或冲突的观点)。 – 见:Vezni,第 9 期,索非亚,2023 年,第 99-113 页{由 Hajar Fiuzi 博士从波斯语翻译成保加利亚语;保加利亚语版科学编辑:Alexandra Kumanova 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