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授。 AP洛普欣
19:25.耶稣的十字架旁站着祂的母亲、祂母亲的姐妹玛利亚·克娄巴娃和抹大拉的玛利亚。
关于玛利亚·玛格达莱娜和玛利亚·克列奥波娃,请参阅马太福音 20:20;路加福音 8:2、24:18 的解释。在这里,福音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幅与第一幅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基督将他的母亲托付给他心爱的门徒照顾。
19:26 耶稣看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那里,就对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
19:27。然后他对学生说:“这是你的母亲!”从那时起,学生就把她带走了。
有多少妇女站在十字架上?一些评论家说有三个,另一些人说有四个。第二种观点似乎更有可能,因为假设福音作者会准确地说出圣母玛利亚的妹妹的名字,而他却没有说出基督的母亲的名字,这是不自然的。同时,很自然地假设福音作者提到了四位成对站立的妇女,而他没有说出前两位的名字(这解释了“和”这个词的双重使用)。
“他母亲的姐妹。”但是圣母玛利亚的姐妹是谁?
约翰在这里指的是他自己的母亲,这种假设并非不合理,他和他一样,出于谦虚,没有提到母亲的名字。有了这样的假设,约翰和詹姆斯自然而然地在基督的王国中扮演着特殊角色(马太福音 20:20ff.),并将圣母托付给约翰,因此约翰是基督的近亲。虽然圣母可以和约瑟的儿子们一起找到庇护所,但他们在精神上并不亲近她的儿子(约翰福音 7:5),因此也不亲近她。
“女人,看你的儿子。”为什么基督只称他的母亲为女人?一方面,他表明从现在起他属于所有人,他与圣母之间的自然纽带已经切断(参见约翰福音 20:17),另一方面,他表达了他对圣母的同情,就像对一个孤儿一样。
约翰随后带着圣母玛利亚前往迦百农他父亲的家——当然,这是他当时的意图。但这个意图没有实现,约翰和圣母玛利亚一起留在耶路撒冷直到她去世,在基督复活后,他奉基督的命令在加利利度过了三个星期(参见马太福音 26:32)。
19:28 此后,耶稣知道一切已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就说:“我渴了。”
“然后”。福音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描绘了第三幅画面——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之死的画面。之后,也就是基督履行了对母亲的孝道之后。
“知道各样的事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知道祂在世上生命中要完成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19:29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兵丁拿海绒浸满醋,绑在牛膝草杖上,送到他的口。
19:30 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放弃了。
“为应验经上的话,他说:‘我渴了。’”一些解经者(例如,迈克尔·鲁津主教)将“为应验经上的话”这一表达引用到动词“说”并得出结论,福音作者在基督的感叹中看到了这一点:“我渴了!”准确实现了诗篇 68 篇(诗篇 68:22)中的预言:“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但我们认为,这并不令人信服,首先,因为在给定的诗篇段落中没有“我口渴”的表达,其次,因为希腊文本中的表达,翻译成俄语为:“为了得到满足”,更正确地应该被替换为:“结束”(因为使用的是动词τελειοῦν,而不是πληροῦν)。
因此,我们认为曾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即 传播者 想要说的是,虽然一切都“完成了”,但所有旧约圣经都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事情尚未实现(“应验圣经”)——即基督之死。但基督之死在祂自己的意识和使徒的意识中,表现为自由而有意识地将基督的生命交到天父的手中,是基督对人类之爱的自愿工作(约翰福音 10:11;17:18;14:31)。因此,基督被可怕的口渴折磨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意识变得昏暗,基督要求喝水,以便得到片刻的解脱,并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呼出最后一口气。只有约翰报道说,基督用醋支撑自己,说:“成了”,也就是说,他不再有任何债务来束缚他的生活。
“牛膝草信托”。参见出埃及记 12:22 的解释。它不是字面上的牛膝草,因为它不生长在叙利亚和阿拉伯,而是一种类似的植物。
19:31. 因为当时是星期五,犹太人为了不让尸体在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因为安息日是个大日子),就要求彼拉多敲打他们的十字架,然后把它们拿下来。
在这里,福音书作者描绘了第四幅也是最后一幅图景。公会代表要求总督在即将到来的安息日之前收集被钉死的罪犯的尸体,因为摩西律法要求被挂在树上的罪犯的尸体不能留在那里过夜,而应该在执行当天埋葬(申命记 21:22-23)。犹太人更渴望履行这条法律,因为逾越节和安息日即将来临。为此,必须杀死被挂在十字架上的罪犯(打断他们的锁骨)。
19:32. 于是兵丁来,打头一个人的腿,并打与他同钉十字架的另一个人的腿。
19:33 他们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他的腿,
彼拉多同意了,来到刑场的士兵很快就把两个罪犯都杀死了,他们分别挂在基督的两侧,而耶稣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却安然无恙。
19:34 却有一个兵拿枪扎了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一名士兵可能想消除任何假死埋葬的可能性,用长矛刺穿了基督的肋骨。这一击刺穿了基督的心脏,如果基督心中还有最后一丝生命之火,那应该会熄灭它。通过提及这一事件,福音传教士想要证明基督之死的真实性,以反驳那些异教徒(主要是克林斯人)声称基督没有死在十字架上,因为他的身体只是幻象。
“流出血和水”(ἐξῆλθεν αἷμα καὶ ὕδωρ)。同时,福音作者指出了基督被刺时发生的一个令人惊讶的情况。从长矛撞击造成的伤口中,“流出了血和水”(说“流出”更正确)。福音作者提到这一点,首先,作为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因为死者被刺时,身体不会流出血和水;其次,他想表明,通过基督的死,信徒得到了血,可以洗净他们的原罪,还有水,在旧约圣经中,水是圣灵恩典的象征(参见以赛亚书 44:3)。约翰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重复了最后这个想法,说基督作为真正的弥赛亚救赎主,“藉着水和血”而来或出现(约翰一书 1:5)。
19:35 看见这事的人就作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可以信。
“看见的人作证……”根据教父(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亚历山大的西里尔)的解释,福音作者在这里像在其他地方一样谦逊地谈论自己,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他坚持认为他的证词完全真实,因为在他的时代,人们对基督生活中的奇迹事件的描述有时持极大的怀疑态度(见路加福音 24:11、22;彼得后书 2:1)。
由于他记述了基督死亡时发生的奇迹,而且只有他自己谈论这些奇迹,这位福音书作者可能被怀疑是想要提高自己对其他福音书作者的权威,因此他是一位先驱者,但他宣称,他没有其他目的,只是想在读者中树立对基督的信仰。
19:36。因为这样,才应验经上的话:“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19:37。圣经里还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刺的人。”
福音作者刚刚说,他之所以要见证基督肋骨中流出鲜血和水,是想加强读者对耶稣基督的信仰。现在,为了进一步加强他们的信仰,他指出,在这一事件中,以及基督的小腿没有被打断的事实(希腊文说:ἐγένετο ταῦτα,即“这些事件发生了”,而不是“事情发生了”),旧约中的两个预言都应验了:第一,关于逾越节羔羊的原始法令(出埃及记 12:46),第二,撒迦利亚的预言荣耀(撒迦利亚书 12:10)。
正如禁止折断逾越节羔羊的骨头一样,基督的骨头也完好无损,尽管人们可能认为它们肯定会被折断,就像与基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一样。福音作者想说,这样就表明基督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通过它,人们可以免于永恒的死亡,就像曾经犹太人的长子通过普通逾越节羔羊的血免于暂时的死亡一样。
至于撒迦利亚的预言,他谈到上帝的选民将如何及时悔改,仰望被他刺穿的耶和华,福音作者没有做详细的解释,只是指出,这个预言对于撒迦利亚书的读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对于见过基督被长矛刺穿的人来说却可以理解。
19:38 那时,亚利马太人约瑟(他是耶稣的门徒,但因怕犹太人,所以隐姓埋名)来求彼拉多把耶稣的尸体拿走,彼拉多答应了。他就来拿走了耶稣的尸体。
19:39. 尼哥底母也来了(他前一天晚上去过耶稣那里),带着约一百升没药和沉香混合物。
约翰在这里报道了基督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和埋葬的过程,并对对观福音的叙述做了一些补充(马太福音 27:57 – 60;马可福音 15:42 – 46;路加福音 23:50 – 53)。例如,他是唯一一个提到尼哥底母参与埋葬基督的人(关于尼哥底母,见约翰福音第 3 章)。这位基督的秘密追随者带来了大量芳香物质,即没药和沉香的混合物(参见马可福音 16:1),大量涂抹在基督的身体和裹尸布上,尼哥底母显然希望用这些来表达他对基督的崇敬。然而,约翰很可能希望通过提到犹太教的两位杰出代表来表明,整个犹太教都在他们身上向其国王致以最后的敬意。
19:40 他们就把耶稣的遗体取下来,用布包好,并撒上香,正如犹太人埋葬耶稣的习俗。
19:41. 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里面还没有埋葬过人。
“那里有一个园子。”约翰也独自一人指出基督的坟墓位于一个园子里。他是否暗示这个园子将成为新的伊甸园,新的亚当——基督——将以他荣耀的人性从坟墓中复活,就像老亚当在园子里进入生命一样?
19:42. 因为是犹太人的星期五,坟墓又近,所以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因为犹太人的星期五。”最后,只有约翰指出,基督被埋葬在靠近十字架地点的花园里,因为那天是犹太人的星期五。他的意思是,约瑟和尼哥底母加快了基督的埋葬,以便在安息日到来之前完成:如果他们把基督的尸体带到加略山以外的地方,他们就不得不在安息日部分地进行埋葬,从而扰乱安息日的平静。
俄语来源:解释圣经,或旧约和新约圣经所有书籍的注释:共 7 卷 / Ed。教授。 AP洛普欣。 – 埃德。第四。 – 莫斯科:达尔,4 年,200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