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授。 AP洛普欣
使徒行传,第 14 章。保罗和巴拿巴在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传道(1 – 7)。治愈路司得的瘸子,以及外邦人试图向使徒献祭(8 – 18)。使徒遭受迫害,返回新成立的社区,以及返回叙利亚安提阿(19 – 28)
使徒行传 14:1 他们到了以哥念,同进了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道,叫许多犹太人和希腊人都信了。
那些相信的“希腊人”无疑是改信犹太教的人——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与后面(第 2 节)提到的与不信的犹太人一起反对使徒的“外邦人”形成对比。
使徒行传 14:2。不信的犹太人煽动外邦人,使他们的心刚硬,反对弟兄们。
“煽动和变得冷酷无情”,也就是说,他们诽谤使徒,指责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把心地单纯的人描绘成奸诈的人” (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
“反对弟兄”,即不仅反对使徒,也反对新皈依的基督的追随者,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来就是犹太人,因此与迫害者是血缘兄弟(罗马书 9:3)。
使徒行传 14:3 他们在这里住了多日,放胆为主讲道,主藉着他们的手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
“勇敢地为主说话。”奥赫里德的真福西奥菲拉特写道:“这种勇敢源自使徒们对传教工作的热爱,而那些听到他们传教的人相信是奇迹的结果,但在某种程度上,使徒们的勇敢也促成了这一点。”
使徒行传 14:4 城里的人就分成了两派:有的附从犹太人,有的附从使徒。
“城里的百姓就分裂了。”看来,这种分裂就是为什么犹太人对外邦人的煽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结果的原因。
使徒行传 14:5 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首领,都激动起来,准备亵渎使徒,用石头打死他们。
“犹太人和他们的领袖” – 参见使徒行传 13。可能与会堂和在他手下组成议会的长老们在一起。
“他们用石头打死他们”。想要“用石头打死他们”既表明攻击使徒的主要领导者是犹太人,也表明使徒的罪行是亵渎神明,犹太人也受到同样的惩罚。
使徒行传 14:6 他们听见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和四围的城去。
“到吕高尼亚的城市路司得和特庇。”利考尼亚与其说是小亚细亚的一个政治区域,不如说是一个民族区域,其中包括以哥念东南部的路司得城和路司得东南部的特庇城。
使徒行传 14:7。他们就在那里传福音。
使徒行传 14:8 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瘸的人,他从母胎里就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使徒行传 14:9 他听保罗所讲的话,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看出他有信心”——以受神启迪的使徒的洞察力去看待问题。
使徒行传 14:10 大声对他说:“我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告诉你,你站起来!”那人立刻跳起来行走。
使徒行传 14:11 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考尼的话高声说:“有神以人的形状降临到我们中间了。”
“他们说的是吕高尼亚语。” 很难说吕高尼亚方言是什么: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接近亚述语的方言,另一些人认为它与卡帕多西亚语相同,还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腐化的希腊语。
使徒行传 14:12 他们就称巴拿巴为宙斯,又称保罗为赫耳墨斯,因为保罗是讲道的。
“他们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赫尔墨斯。”人们为什么把巴拿巴和保罗看作是这些神,部分原因在于当地弗里吉亚人关于这些神以人形出现的传说(奥维德,《变形记》第八卷),以及城市附近有宙斯的神庙或偶像,而赫尔墨斯(赫尔墨斯)作为众神的口才解读者,被认为是宙斯从奥林匹斯山降临凡间的必经伴侣。历史学家本人也暗示了后者,据他说,保罗之所以被认为是赫尔墨斯,“是因为他口才很好”……使徒们的外表可能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保罗年轻时(《使徒行传》7:58),言行举止都充满活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赫尔墨斯,后者被描绘成一位温柔、活泼、英俊的青年,而巴拿巴的严肃,会让异教徒想起宙斯。关于使徒们的外表,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写道:“在我看来,巴拿巴的外表很有尊严。”
使徒行传 14:13 城门前有宙斯的偶像,他的祭司牵着公牛,带着花环来到城门前,想与众人一同献祭。
“带上花环”——用花环装饰祭祀的公牛,这通常是为了更好地取悦神灵。
使徒行传 14:14 巴拿巴和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服,冲到众人中间,喊着说:
“他们撕裂了自己的衣服”,以表达对人们如此盲目的深深的悲痛和悔恨。
使徒们证明了异教徒对他们的神化是荒谬的,他们向他们保证异教神是虚假的。他们向他们指出了唯一活着的上帝,万物的创造者,尽管他允许所有国家走上错误的道路,但并没有剥夺他们了解正确道路的机会(参见罗马书 1:20,11:13-36)。
使徒行传 14:15 众位啊,你们为什么做这些事呢?我们是顺服你们的人,向你们传道,叫你们离弃这些假神,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
使徒行传 14:16 你们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使徒行传 14:17。然而,他也未尝不显出善行来,从天降雨,赐下丰年,叫我们心中充满食物和喜乐。
奥赫里德的受祝福的西奥菲拉克特说:“上帝不强迫人们自由意志,而是允许所有人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但他自己却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工作,使他们作为理性的存在,能够理解造物主。”
使徒行传 14:18 他们说这话,勉强劝众人不要给他们献祭,各人回家去。他们在那里教训人,
“他们几乎不肯听从劝告。”人们被所发生的事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坚信在他们眼里,他们是神,而不是人。
使徒行传 14:19 一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当使徒们放胆讲道时,他们劝说众人离开他们,说:“你们所说的没有一句是真的,但都是假的。”他们劝说众人之后,就用石头打保罗,并把他拖到城外,以为他死了。
“有些犹太人来”来自不信者中,对保罗和巴拿巴怀有敌意(使徒行传 13:50 和 14:5)。
“他们用石头打保罗”,而不是巴拿巴——也许是因为他作为讲话的领袖(使徒行传 14:12),在犹太人看来是最危险和最可恨的敌人。使徒可能在哥林多后书 2:11 中提到了同样的石头打死事件。人群的反复无常令人吃惊,很容易屈服于煽动者的邪恶言论。直到最近,他们才准备把使徒们尊为神,现在他们有能力对付最顽固的恶棍。煽动者能够使群众的情绪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这无疑令人印象深刻。
使徒行传 14:20 门徒正围着他的时候,他就起身进城去。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门徒聚集在他周围”可能想看看他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状况如何,或者如果他死了,甚至想埋葬他。
“他就起来,进城去了”。毫无疑问,保罗体力的增强是一个奇迹,尽管作者只是用简短而有力的表达“他就起来,进城去了”来暗示这一点!在这里,使徒的精神坚定值得关注,他无所畏惧地回到他刚刚处于致命危险中的城市。
使徒行传 14:21 他们在这城里传福音,得了好些门徒,就回到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
使徒行传 14:22 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教训他们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在成功的布道之后,使徒们从特庇启程返回叙利亚的安提阿,途经他们之前访问过的所有地方(《使徒行传》第 13 章等),坚定信徒的信念,使他们能够随时保持对基督的信仰,尽管面临所有的迫害、磨难和考验,但对于信徒来说,这是通往天国最可靠的道路(《马太福音》第 7 章第 14 节)。
使徒行传 14:23 他们就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他们任命了长老”——每个团体的领袖和领导者,这样他们就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组织。任命,即按手(使徒行传 6:2-6)表明了长老职务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奉献的仁慈性质(参见使徒行传 11:30)。
“他们禁食祈祷”——就像他们在所有重要场合所做的那样(使徒行传 13 章等)
“他们把他们交给了”——即新皈依的基督徒,以及他们新任命的领导人
“向主”,即向他的恩典、恩惠和保护。
使徒行传 14:24 他们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
使徒行传 14:25 他们在别加传完了主的道,就下到亚大利去。
使徒们穿过皮西迪亚和潘菲利亚返回帕加,这是他们到达小亚细亚海岸后到达的第一座城市(使徒行传 13:13)。
“他们下到阿塔利亚”——帕加东南潘菲利亚的一座海滨城市,卡塔拉特河在此流入大海。这座城市以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菲拉德尔菲斯的名字命名,由他建造。
使徒行传 14:26 他们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在那里因他们所成就的事奉,蒙神的恩惠。
使徒们从佩尔加出发,穿过塞琉西亚,到达叙利亚的安提阿,在那里,他们在上帝恩典的引导下,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使徒之旅。
使徒行传 14:27 他们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他们聚集了教会”,即安提阿的基督徒团体,并且“报告了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使徒们谦卑地承认,上帝的力量一直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而且不只是他们。
“打开了信仰之门。”这是基督教会接纳外邦人进入其怀抱的象征性表达(哥林多前书 1:16;哥林多后书 9:2;歌罗西书 2:12)。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回忆说,犹太人甚至禁止与外邦人交谈。
使徒行传 14:28。他们和门徒在那里住了多日。
这就是伟大的使徒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向外邦人传教之旅的故事。
作者没有说保罗的第一次旅程持续了多久。据推测持续了大约两年。
俄语来源:《圣经解释》或《圣经新旧约全书注释》:共 7 卷 / AP Lopukhin 教授编辑。– 编辑第 4 版。– 莫斯科:Dar,2009 年,第 12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