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授。 AP洛普欣
使徒行传,第 11 章。耶路撒冷的信徒对彼得的不满,因为他与未受割礼的人交往,并安抚了不满者(1-18)。在巴勒斯坦以外,特别是在安提阿传播福音(10-21)。巴拿巴和扫罗在安提阿(22-26)。预言犹大地的基督徒将遭受饥荒和施舍(27-30)
使徒行传 11:1 在犹大的使徒和弟兄们听说外邦人也接受了上帝的话语。
使徒行传 11:2 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受割礼的人劝他说:
使徒行传 11:3 说,你们到未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同他们吃饭。
犹太人中的信徒(即那些受过割礼的人)并不责备彼得向外邦人传福音并为他们施洗,而只是责备他“到未受割礼的人那里去,与他们同吃……”。本质上,他们不能反对在外邦人中传扬基督,因为他们不能忘记主自己的命令“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为他们施洗”——马太福音 28:19。他们的抗议只是反对允许彼得与未受割礼的人交流。
正如教堂歌曲“Tako bysha eshke kosni uchenitsy”(第四首福音诗,第四声部)所唱,那位曾与那些无理责备他的人进行过激烈的斗争,以至于他“与税吏和罪人一起吃喝”。
在这种情况下,犹太法律和习俗的极端狂热分子的抗议更加危险,因为这些甚至不是摩西所命令的,而只是不知名的老人的传统,因为它是已故犹太教化假教师大力传播的错误教义的表现,他们准备要求强制所有犹太教,包括割礼和习俗,作为加入基督教的条件。
这已经是一个极端,彼得,以及后来更大程度上的保罗,一直在与之斗争——即使在使徒会议以权威法令一劳永逸地结束了这件事之后。
使徒行传 11:4 彼得就把这一切话一一告诉他们:
彼得对凯撒利亚事件的描述与自然神论者的描述几乎完全相同。彼得并没有直接回应对他去未受割礼的人那里与他们交谈的指责,而只是根据上帝不容置疑的旨意拒绝了这种指责,即允许外邦人进入基督教会。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并不是由于彼得的意愿和行动,而是由于上帝的意愿和迹象,显然反对上帝而不承认他们是基督兄弟会的正式成员是不合理的,这样在与他们交流时就不会再为任何事情感到羞耻。
使徒行传 11:5 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心里被神带动,看见异象:有一物降下,仿佛一块大布,系着四角,从天缒下,来到我跟前。
使徒行传 11:6 我定睛观看,见有地上的四足动物、走兽、昆虫,并空中的飞鸟。
使徒行传 11:7 我又听见有声音对我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吧!
使徒行传 11:8。我说:主啊,不是的,因为污秽不洁的东西从来没有进过我的嘴。
使徒行传 11:9 天上又有声音对我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不洁净的。
使徒行传 11:10 这样一连三次,一切又升到天上去。
使徒行传 11:11 看哪,那时,有三个人站在我所住的房子门前,是从凯撒利亚差来见我的。
使徒行传 11:12。圣灵告诉我,不要犹豫,要跟他们一起去。这六个弟兄和我一起去了那人的家。
使徒行传 11:13。他告诉我们他如何在他家里看见一位天使(圣人),站着对他说:打发人往约帕去,请又称彼得的西门来;
使徒行传 11:14 他会告诉你一些话,让你和你的全家得救。
使徒行传 11:15 我一开口说话,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像起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
使徒行传。上午 11:16 我便记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使徒行传 11:17。如果神赐给他们同等的恩赐,像他赐给我们这些信主耶稣基督的人一样,我又是谁,竟能拦阻神呢?
使徒行传11:18 他们听见这话,就平静下来,归荣耀与神,说: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经过这样的解释,彼得的批评者不仅平静了下来,还赞美上帝,上帝也给了外邦人“悔改的生命”,即基督永恒王国的生命。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说:“你们看到了吗?彼得详细叙述了所发生的事情,他的讲话起了什么作用?因此,他们赞美上帝,因为他也给了他们悔改:这些话使他们谦卑!于是,信仰之门终于向外邦人敞开了……”
使徒行传 11:19。那些因司提反被害,遭逼迫而四散的人,来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传道,只向犹太人传道。
与此同时,那些因司提反之后的迫害而四处散布的人们到达了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只向犹太人传教。
在阐述了需要特别关注的事件以及在司提反被谋杀之后发生的事件(《使徒行传》第 8 章、第 9 章、第 10 章)之后,作者继续描述了犹太和撒马利亚边界之外分散的信徒的活动。其目的是更生动地呈现迫害和驱散基督徒的重要后果。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说:“迫害给福音的传播带来了不小的益处。如果敌人有意传播教会,他们也不会做任何不同的事情:我的意思是,驱散教师。”
“腓尼基”——加利利北部的一片沿海地带,当时受罗马人统治,拥有曾经著名的提尔和西顿两座城市。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叙利亚腓尼基海岸附近的一个大岛(见使徒行传 4:36)。
“安条克”——叙利亚西北部奥龙特斯河畔一座繁华的大城市,距离大海 6 小时路程(约 30 俄里),由塞琉古王国创始人塞琉古·尼卡托的父亲安条克所建。该城主要人口为希腊人,但也有许多犹太人。该城盛行希腊教育和语言。
“他们不向别人传道,只向犹太人传道。”他们遵循使徒保罗曾经说过的规则,即犹太人是第一个听到上帝之道的人(使徒行传13:46)。
他们就这样绕过外邦人,向犹太人传福音,“并非出于对人的惧怕,这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而是想遵守法律,屈尊俯就他们”(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也就是说,他们向那些认为自己最有权利传播福音的犹太人传福音。
使徒行传 11:20 他们中间有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
“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在凯撒利亚事件(哥尼流皈依)之后,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关于进入基督教会的权利的严格区分完全失效,从那时起,福音在外邦人中的传播就越来越广泛。希腊化犹太人中的信徒(“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在这方面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他们来到安提阿,公开“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的福音”,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异教徒中建立了第一个大型基督教社区,在早期基督教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徒行传 11:21。主的手与他们同在,许多人就信了,归了主。
“主的手与他们同在”,即与传教士同在。他们因上帝特别的恩典力量而坚强,通过这种力量,他们创造了神迹奇事。
使徒行传。上午 11:22 这消息传到了耶路撒冷教会,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去安提阿。
“有传闻。”希腊语:ὁ λόγος … περὶ αὐτῶν。字面意思是:“他们的词。”
“去耶路撒冷教会”——以使徒为首的教会全体成员,他们派巴拿巴去安提阿。为什么是巴拿巴?巴拿巴最适合在发生任何误解时担任领导,例如使徒行传 11:2-3 中提到的误解。他和安提阿的一些传教士来自同一个塞浦路斯(使徒行传 11:20,使徒行传 4:36);在耶路撒冷教会中特别受人尊敬(使徒行传 4:36-37,9:26-27),是一个“好人”和仁慈的人(使徒行传 11:24)。他有一种特殊的说服和安慰的天赋,正如巴拿巴这个名字所表明的那样(使徒行传 4:36)。这样的人一定特别有能力平息可能出现的任何骚乱,并让整个社区的生活恢复正常精神。
徒 11:23 他到了那里,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诚心劝众人,要住在主里面,
巴拿巴抵达后,只能在安提阿的基督徒中为上帝的恩典而欢欣鼓舞,他要求基督徒“以真诚的心住在主里”。希腊语:τῇ προθέσει τῆς καρδίας προσμένειν τῷ Κυρίῳ。斯拉夫语翻译为:“Izvoleniem serdka terpeti o Gospode”。字面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与主同在。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认为,在巴拿巴赞扬和认可信徒后,他让更多的人皈依了基督。
使徒行传 11:24 他原是个好人,充满圣灵和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附了主。
“因为”——指第22节。它解释了巴拿巴为何被差遣,也解释了巴拿巴为何如此欢喜,为何关心新皈依者的状况。
使徒行传 11:25 巴拿巴就往大数去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
巴拿巴无疑希望引导从耶路撒冷搬到塔尔苏斯的扫罗去到已经开辟的新的广阔的活动领域,作为外邦人的使徒,他注定要去那里(使徒行传 8:15、29-30)。
使徒行传 11:26。他们整整一年聚集在教会里,教导了一大群人;门徒们首先在安提阿被称为基督徒。
“他们在教堂聚会。” 指的是基督徒的共同礼拜聚会。
“他们教导了一大群人。”希腊语:διδάξαι ὄχλον ἱκανόν。即他们教导和确认新皈依者信仰的真理和基督徒生活的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扫罗的传道活动在这里被描述为(尽管与巴拿巴一起)“教导”(διδάξαι),这个词通常只用于使徒传道(使徒行传 4:2、18、5:25、28、42;参见使徒行传 2:42)。
“门徒首先在安提阿被称为基督徒。”在此之前,主的追随者被称为门徒、兄弟、信徒等。在新约中的两处(使徒行传 26:28 和彼得前书 1:4),这个名字被教会以外的人使用。这表明基督徒这个名字几乎不是基督徒自己起的。这个名字是否也来自犹太人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们不敢将神圣的名字基督(希伯来弥赛亚的翻译)赐给他们不认为是弥赛亚的人的追随者。因此,最有可能的假设是基督徒这个名字是由安提阿异教徒给信徒起的。他们不知道弥赛亚这个名字的教条和宗教历史意义,接受了它的希腊语翻译(基督)作为专有名称,从而命名了他的追随者群体。这个新名字特别成功,因为它将所有信奉新信仰的人统一起来——既包括来自犹太人的人,也包括那些完全独立于犹太教而学习基督教的非犹太人。
使徒行传 11:27 那时,有先知从耶路撒冷来到安提阿。
“先知降临。”在基督至高教会所拥有的各种精神恩赐中,当时预言的恩赐也体现在某些信徒身上,即预言超出人类自然知识范围的未来事件(哥林多前书 1:12)。这些先知之一就是亚迦布,后来又被提及(使徒行传 10:21)。
使徒行传 11:28 内中有一个人,名叫亚迦布,站起来,受圣灵的感动,说,天下将有大饥荒,像该撒克劳狄年间所遭遇的一样。
“圣灵宣告。”希腊文:ἐσήμανε διὰ τοῦ Πνεύματα。斯拉夫语翻译为:这是圣灵所为。即通过某种迹象、一种外在的象征性行动来宣告,象征着圣灵向他暗示的事情(参见使徒行传 21:10)。
“遍及全宇宙……大饥荒。”用词强烈,表示大饥荒将遍及各地(参见路加福音 2:1),在许多地方发生,可能不是同时发生,而是持续数年,逐区发生,而不是同时在各个地方发生。编年史家指出,这种饥荒“发生在克劳狄·凯撒统治时期”。凯撒是卡利古拉的继任者,他在公元前 41-54 年统治帝国。在此期间,饥荒肆虐罗马帝国某些地方,大约公元前 44 年,巴勒斯坦各地发生大饥荒(约瑟夫,犹太古物,XX,2,6;5,2;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斯。教会史。II,11)。大约公元 50 年,意大利和其他省份发生了饥荒(塔西佗,编年史。XII,43)。
使徒行传 11:29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
希腊语:τῶν δὲ μαθητῶν καθὼς ηὐπορεῖτό τις。字面意思是:门徒们,尽可能多地决定……这显然发生在犹大饥荒之初。然后,各个基督教团体之间第一次表现出感人的兄弟般的爱和团结。
使徒行传 11:30 他们就这样行了,将收集到的捐项送给巴拿巴和扫罗手下的长老。
“给长老们”。这是使徒历史上第一次提到长老。从进一步的参考资料(使徒行传 15:2、4、6、22、23、20 等)和使徒书信(提多书 1:4;提摩太前书 1:5、17 等)可以看出,长老们是各个基督教团体的领袖、牧羊人、教师和圣礼的执行者(参见使徒行传 19:20、17;以弗所书 28:4;彼得前书 11:1;雅各书 5:1-5)。
他们由使徒(使徒行传 14:23)或主教(提摩太前书 1:5)按手任命为牧师。在基督教团体较多的城市,例如耶路撒冷、以弗所等,每个城市都有几位长老(使徒行传 22:15、1 等;使徒行传 4:20)。
关于这一神圣等级的最初设立,没有像执事制度那样的特殊证据(《使徒行传》第 6 章等)。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在新成立的基督教团体中任命长老的习俗很早就确立了(《使徒行传》第 14:27 节),这显然是由于每个团体迫切需要除了主教之外,还有一位权威的、由使徒权威授权的领袖、一位上级、牧羊人和教师、圣礼部长。
安条克人的帮助就被交给了作为各个市镇最亲密代表的长老们。
俄语来源:《圣经解释》或《圣经新旧约全书注释》:共 7 卷 / AP Lopukhin 教授编辑。– 编辑第 4 版。– 莫斯科:Dar,2009 年,第 12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