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字提到了一种天象,它被证明是已知最古老的潜在北极光证据,比下一个最古老的证据早了大约 300 年。
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天体事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Marinus Anthony van der Sluijs和该大学的Hisashi Hayakawa最近的一项研究。 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空间研究进展》杂志上。
竹编年史或普通话 Joshua Jinien 描述了中国从最早的传奇时期到公元前 4 世纪的历史,当时它们最有可能被写成。 除了历史事件之外,文本中有时还会出现对天空的不寻常观察。 尽管历史学家早就知道这部编年史,但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文献有时会带来令人惊讶的新见解。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参考了在赵朝末年的夜晚,在北方天空中观察到的“五色光”。
虽然确切的年份不确定,但研究人员利用当前对中国年表的重建,将公元前 977 年和 957 年确定为最可能的两个年份,这取决于赵的统治的年代。 他们发现,“五色光”的记录与大地磁暴一致。 当中等宽度的辉光足够明亮时,它可以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研究人员从更接近我们时代的历史记录中引用了几个例子。 众所周知,地球的北极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向欧亚大陆倾斜。 距离华中地区比现在近15°左右。 因此,在中国中部地区的观测者在强烈的磁场干扰时可以看到极光椭圆形。
这将是北极光的最早年代证据。 这一发现是在亚述天文学家在公元前 679 年至 655 年间在楔形文字石板上创下的先前记录仅两年后发现的。 一些学者还将以西结的愿景(现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94 或 593 年)与中东的北极光联系起来,但必须警告它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否则,在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天文日记中,发现了另一个可能是公元前 567 年北极光的年代记录。
为什么科学家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认出这部编年史的五色光的光芒? 原因之一是竹志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 原始手稿丢失,在公元 3 世纪被重新发现。 又在宋代失传。 在 16 世纪,印刷了一个版本的文本,其中天空中的物体不是五色光,而是彗星。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不是原始录音。
令人惊奇的是,关于北极光的流行故事可以追溯到至今。 但是,此类历史信息也可用于其他目的。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模拟几十年到几千年的空间变化和太阳活动的长期模型。 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人类为未来可能带来的大规模太阳耀斑和技术基础设施中断做好准备。
该记录现在是唯一已知的对荷马大(太阳)极小期(公元前 810-740 年)之前的时空事件的历史参考,由于荷马的历史性和约会存在争议,实际上应该将其称为新亚述大极小期。 .
参考:“Bamboo Annals 中的候选极光报告,表明可能在公元前 10 世纪初发生极端空间天气事件”,Marinus Anthony van der Sluijs 和 Hisashi Hayakawa,17 年 2022 月 XNUMX 日,空间研究进展。
DOI:10.1016 / j.asr.2022.01.010
资料来源:天上所见的“五色光”:中国史记最早的候选极光记录
名古屋大学
相片:竹编的片段。 图片来源: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