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C
布魯塞爾
週四,五月9,2024
宗教基督教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比喻

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比喻

免責聲明:文章中轉載的信息和觀點是陳述他們的信息和觀點,由他們自己負責。 發表於 The European Times 並不自動意味著贊同觀點,而是表達觀點的權利。

免責聲明翻譯:本網站的所有文章均以英文發表。 翻譯版本是通過稱為神經翻譯的自動化過程完成的。 如有疑問,請始終參考原始文章。 謝謝你的理解。

訪客作者
訪客作者
客座作者發表來自世界各地的貢獻者的文章

By AP Lopukhin 教授,《新約聖經的詮釋》

第 13 章 1-9。勸人悔改。 10 – 17.週六康復。 18 – 21. 兩個關於神國的比喻。 22 – 30。許多人可能無法進入神的國。 31-35。基督關於希律王密謀反對祂的話。

路加福音 13:1。同時,有些人來告訴耶穌加利利人的事,彼拉多把他們的血與他們的祭物混在一起了。

接下來的悔改呼召只能在福音傳道者路加身上找到。此外,他獨自報告了主有機會向他周圍的人發出這樣的勸告的機會。

“同時”,即。當主向人們講他先前的講話時,一些新來的聽眾告訴基督重要的消息。有些加利利人(他們的命運讀者似乎都知道,因為冠詞τῶν在αλιλαίων之前)在獻祭時被彼拉多下令殺害,被殺者的血甚至灑在了祭牲上。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彼拉多允許自己在耶路撒冷與希律王的臣民進行如此殘酷的自我交易,但在那個相當動蕩的時期,羅馬檢察官確實可以在沒有認真調查的情況下採取最嚴厲的措施,特別是針對加利利的居民,他們是他們通常以任性的性格和反抗羅馬人的暴動傾向而聞名。

路加福音 13:2。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認為這些加利利人比所有的加利利人更有罪嗎?

主的問題可能是由這樣的情況決定的:那些向他報告加利利人被毀滅的消息的人傾向於在這次可怕的毀滅中看到上帝對那些被滅亡的人所犯的某些特定罪行的懲罰。

「是」-更正確的是:他們變成了(ἐγένοντο),或透過毀滅來懲罰自己。

路加福音 13:3。不,我告訴你;但除非你們悔改,否則你們都會滅亡。

基督利用這個機會勸告他的聽眾。根據他的預言,加利利人的滅絕預示著整個猶太民族的毀滅,當然,如果人們仍然不悔改地反對上帝,上帝現在要求他們接受基督。

路加福音 13:4。或者你認為被西羅亞塔倒塌並殺死的那十八個人比所有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

打動人心的不僅是加利利人的例子。上主指出另一件顯然是最近發生的事件,即西羅亞塔的倒塌,將十八個人壓在廢墟下。那些被滅亡的人在上帝面前是否比耶路撒冷的其他居民罪孽更重?

「西羅亞塔」。目前尚不清楚這座塔是什麼。唯一清楚的是,它靠近西羅亞泉水(ἐν τῷ Σιλωάμ),該泉水流淌在耶路撒冷南側的錫安山腳下。

路加福音 13:5。不,我告訴你;但除非你們悔改,否則你們都會滅亡。

「全部」再次暗指整個國家毀滅的可能性。

正如施特勞斯所說,不能由此推論基督拒絕罪與懲罰之間的任何联系,「作為一種庸俗的猶太觀念」(「耶穌的一生」)。不,基督認識到人類苦難與罪之間的聯繫(參考太9:2),但不只承認人有權根據自己對每個個案的考慮來建立這種聯繫。他想教導人們,當他們看到別人的痛苦時,他們應該努力審視自己靈魂的狀況,並從鄰人遭受的懲罰中看到上帝向他們發出的警告。是的,主在這裡警告人們要提防基督徒中經常表現出的冷漠的自滿情緒,他們看到鄰居的痛苦,卻漠然地對他們置之不理,並說:「他罪有應得…」。

路加福音 13:6。耶穌說了這樣的比喻:有一個人在葡萄園裡栽了一棵無花果樹,他來樹上找果子,卻找不出來。

為了表明猶太人現在多麼需要悔改,主講了一個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比喻,葡萄園的主人仍在等待結果子,但是——這是從過去的事情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據說——他的耐心可能很快就會耗盡。跑出去,他就會打斷她。

“並說”,即基督對站在他周圍的人群講話(路加福音12:44)。

「在他的葡萄園裡…一棵無花果樹」。在巴勒斯坦,無花果和蘋果生長在土壤允許的麵包田和葡萄園(Trench,第 295 頁)。

路加福音 13:7。他對園丁說:看哪,我來這無花果樹上找果子已經三年了,卻找不著。砍伐它:為什麼它只會耗盡地球?

「我來已經三年了」。更準確地說:「自從我開始來以來,已經過去三年了」(τρία ἔτη, ἀφ´ οὗ)。

「為什麼只是耗盡地球」。巴勒斯坦的土地非常昂貴,因為它提供了在其上種植果樹的機會。 「耗盡」-帶走地球的力量-水分(καταργεῖ)。

路加福音 13:8。但他回答說:主人,今年也留著吧,等我把它挖出來,填上肥料,

「挖起來,填上肥料」。這些是使無花果樹肥沃的極端措施(就像義大利南部對橙樹所做的那樣,– Trench,第 300 頁)。

路加福音 13:9。如果能結出果實,那就好;如果沒有,明年你就會把它砍掉。

「如果沒有,明年你就砍掉它」。這個翻譯並不完全清楚。為什麼一棵已經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要到「明年」才被砍掉呢?畢竟,酒主告訴葡萄酒商,她徒勞地浪費了土壤,所以在最後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使其肥沃的嘗試之後,他必須立即擺脫她。沒有理由再等一年。因此,這裡最好接受蒂申多夫建立的解讀:「也許明年就會結出果實?」。 (κἂν μὲν ποιήσῃ καρπόν εἰς τὸ μέλλον) 如果沒有,就砍掉它。”然而,我們必須等到明年,因為今年無花果樹仍然會受精。

在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的比喻中,神要向猶太人表明,他以彌賽亞的身份出現是神呼召猶太人悔改的最後一次嘗試,而這次嘗試失敗後,人們別無選擇但預計即將結束。

但除了這個比喻的直接意義外,它還有一個神祕的意義。這棵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象徵著「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國家和教會,它們沒有實現上帝賦予的目的,因此必須從它們的位置上被移走(參見啟2:5致以弗所天使)教會:「如果你不悔改,我就把你的燈從原來的地方移走」)。

此外,當葡萄園主為無花果樹代禱時,教會的教父們看到基督為罪人代禱,或教會為世界代禱,或教會的正義成員為不義之人代禱。

至於比喻中提到的“三年”,一些解釋者認為其中像徵著神聖家庭的三個時期——律法、先知和基督;其他人在其中看到了基督三年傳道的意義。

路加福音 13:10。他在安息日的一個會堂裡教導人;

只有福音傳道者路加講述了星期六弱女子的醫治。安息日在會堂裡,主醫治了彎腰的婦人,會堂的負責人雖然間接地向人們講話,卻指責他的這一行為,因為基督打破了安息日的安息。

然後基督斥責了假冒偽善的律法狂熱者和類似的人,指出猶太人甚至在安息日也讓他們的牲畜喝水,從而違反了他們規定的休息。這種譴責使基督的反對者感到羞愧,人們開始為基督所行的神蹟而歡欣鼓舞。

路加福音 13:11。這是一個精神虛弱的女人十八年了;她彎著腰,根本站不起來。

「精神衰弱」(πνεῦμα ἔχουσα ἀσθενείας),即削弱她肌肉的惡魔(見第16節)。

路加福音 13:12。耶穌看見她,就叫她來,對她說:婦人,你的病痊癒了!

「你掙脫了束縛」。更準確地說:「你被釋放了」(ἀπολέλυσαι),即將發生的事件被表示為已經發生。

路加福音 13:13。並按手在她身上;她立刻站起來讚美神。

路加福音 13:14。會堂長因耶穌在安息日治病而很憤怒,就對眾人說:有六天必須工作;他們來得醫治,但不是在安息日。

「猶太教堂的統治者」(ἀρχισυνάγωγος)。 (參考馬太福音 4:23 的解釋)。

“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而心懷怨恨。” (參考馬可福音 3:2 的解釋)。

「對人民說」。他害怕直接轉向基督,因為人們顯然站在基督這邊(參考第 17 節)。

路加福音 13:15。耶和華回答他說:假冒為善的人,你們各人豈不是在安息日把自己的牛或驢從馬槽裡解開,牽到水邊嗎?

「偽君子」。按照更準確的說法是「偽君子」。因此,主稱會堂的負責人和站在會堂旁的教會權威的其他代表為(Evthymius Zigaben),因為他們打著嚴格遵守安息日律法的藉口,實際上是想羞辱基督。

“這不是引導嗎?”根據《塔木德》的記載,安息日也允許給動物洗澡。

路加福音 13:16。而亞伯拉罕的女兒,被撒但捆綁了十八年,難道不該在安息日解除她的束縛嗎?

「亞伯拉罕的女兒」。主完成了前一節所表達的思想。如果對動物來說,嚴格的安息日律法可以被違反,對於偉大亞伯拉罕的後裔來說更是如此,為了使她免受撒旦給她帶來的疾病的痛苦,也可以違反安息日(撒旦是被描述為透過她的一些僱員——惡魔——束縛了她)。

路加福音 13:17。當他說這話時,所有反對他的人都感到羞愧。眾民都因他所行的一切光榮事蹟而歡欣鼓舞。

「因祂所做的一切榮耀的事」(τοῖς γενομένοις),這表示基督的工作仍在繼續。

路加福音 13:18。他說:神的國是什麼樣子,我能把它比喻成什麼?

關於芥菜種和酵的比喻的解釋,參見:對馬特的解釋。 13:31-32;馬可福音 4:30-32;馬特。 13:33)。根據路加福音,這兩個比喻是在會堂裡講的,在這裡是很恰當的,因為在第10節中說主在會堂裡“教訓”,但他的教訓包括什麼——那不是傳教士當時所說的話彌補了這一遺漏。

路加福音 13:19。它就像一個人把一粒芥菜種子種在花園裡;它長大了,變成了一棵大樹,天上的飛鳥在它的樹枝上築巢。

“在他的園子裡”,即他密切監督並不斷地照顧它(太13:31:“在他的田裡”)。

路加福音 13:20。他又說:我可以用什麼來比喻神的國呢?

路加福音 13:21。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女人拿來的酵母,放入三量麵粉中,直到全部變酸。

路加福音 13:22。他走遍城市和村莊傳教,最後來到耶路撒冷。

福音傳道者再次(參考路加福音9:51 – 53)提醒他的讀者,主經過城鎮和村莊(福音傳道者很可能在這裡指的是比利亞的城鎮和村莊,該地區是約旦河外的地區,通常是用於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旅行),前往耶路撒冷。他發現有必要在此回顧主此行的目的,因為主預言了他的死亡臨近以及對以色列的審判,這當然與基督此行的目的密切相關。

路加福音 13:23。有人對他說:主啊,得救的人還少嗎?他對他們說:

「某人」-很可能不屬於基督門徒的人,而是從耶穌周圍的人群中出來的人。主在回答祂的問題時,是向全體群眾講話,這從這一事實可以明顯看出。

「得救的人少嗎」。這個問題並不是基督嚴格的道德要求所決定的,也不僅僅是出於好奇的問題,而是,從基督的回答中可以明顯看出,它是基於一種驕傲的意識,即提問者屬於那些一定會得救的人。救恩在這裡被理解為透過接受進入榮耀的神國度而從永恆的毀滅中解脫出來(參考哥林多前書 1:1)。

路加福音 13:24。努力進窄門;因為我告訴你們,許多人想要進去,卻不能。

(參考馬太福音 7:13 的解釋)。

福音傳道者路加強化了馬太的觀點,因為他用“努力進入”(ἀγωνίzeεσθε εἰσελθεῖν)代替“進入”,暗示進入榮耀的神國需要認真的努力。

「許多人會尋求進入」—當拯救之家的建造時間已經過去。

“他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及時悔改。

路加福音 13:25。當主人起身關上門後,你們留在外面的人就開始敲門並呼喊: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當他打開你並說:我不知道你從哪裡來時,——

路加福音 13:26。然後你就會開始說:我們在你面前吃喝,在我們的街道上你教導我們。

路加福音 13:27。他會說:我告訴你,我不知道你從哪裡來;你們一切作孽的人離開我吧。

基督宣告了對整個猶太人的審判,代表上帝是一家之主,等待著祂的朋友來吃飯。到了必須鎖上屋門的時刻,主人就會親自鎖上門。但他一鎖門,來得太晚的猶太人(「你們」)就開始要求參加晚宴並敲門。

但然後是戶主,即。上帝,會告訴這些遲到的訪客,他不知道他們從哪裡來,即。他們來自哪個家庭(參考約翰福音 7:27);無論如何,他們不屬於他的家,而是屬於他不認識的其他人(參考太25:11-12)。然後猶太人會指出他們在他面前吃喝的事實,即。他們是他的親密朋友,他在他們城市的街道上教導(演講顯然已經變成了基督與猶太人關係的圖畫)。但主會再次告訴他們,他們對他來說是陌生人,因此他們必須作為不義的人,即邪惡的、頑固不悔改的人而離開(參考太7:22-23)。在馬太福音中,這些話的意思是假先知。

路加福音 13:28。當你們看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有的先知都在神的國裡,卻被趕出去的時候,你們將會哀哭切齒。

前面的論述的結論描述了被拒絕的猶太人的悲慘處境,令他們最懊惱的是,他們將看到進入神的國向其他國家開放(參見太8:11-12)。

「哪裡」你將被放逐。

路加福音 13:29。他們將從東方、西方、北方和南方而來,他們將坐在神國度的餐桌旁。

路加福音 13:30。看啊,有最後的人將成為最先的,也有最先的人將成為最後的。

「最後的」。這些是猶太人認為不配進入神國的外邦人,而「第一批」則是被應許彌賽亞王國的猶太人(參考使徒行傳10:45)。

路加福音 13:31。同一天,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你出去吧,離開這裡,因為希律想要殺你。”

法利賽人去見基督,警告他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的計劃(參考路加福音 3:1)。從後來(32節)主稱希律為“狐狸”,即狡猾的人這一事實來看,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法利賽人是奉希律本人的命令而來的,希律對基督如此長時間地處於祂的統治之下感到非常不高興。長(彼裡亞,當時基督所在的地方,也屬於希律的領土)。由於人們對基督的尊重,希律不敢採取任何公開的措施反對基督。因此,希律命令法利賽人向基督暗示,他正面臨來自比里亞分封君主的危險。法利賽人認為最好說服基督趕快前往耶路撒冷,因為他們知道,在那裡他肯定不會被赦免。

路加福音 13:3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去對那隻狐狸說:看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就完事了;

主回答法利賽人:“去告訴那隻狐狸”,就是派你們來的,即希律王的狐狸。

「今天」。這個表達表示基督知道的一個確定的時間,在此期間,儘管希律王有所有的計劃和威脅,他仍將留在比利亞。

「我會完成」(τελειοῦμαι,在新約聖經中到處都用作被動分詞),或 – 我會結束。但基督在這裡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呢?這不是他的死嗎?一些教會的教師和教會作家(受祝福的提奧菲拉特,尤西米烏斯·齊加本)和許多西方學者都從這個意義上理解了這個表達。但是,在我們看來,主在這裡毫無疑問地談到了他當前活動的結束,這活動包括從人身上趕鬼和醫治疾病,而這些活動發生在佩里亞。之後,另一項活動將在耶路撒冷開始。

路加福音 13:33。但我今天、明天和其他日子必須去,因為先知不應該在耶路撒冷外滅亡。

「我得走了」。這節經文很難理解,因為首先不清楚主所指的「行」是什麼,其次也不清楚這與先知通常在耶路撒冷被殺的事實有什麼關係。因此,一些最近的評論家認為這節經文在結構上是不正確的,並建議閱讀以下內容:「今天和明天我必須步行(即在這裡進行治療),但第二天我必須去更遠的地方,因為它先知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不會死去」(J. Weiss)。但這段經文並沒有給我們任何理由認為基督決定離開庇哩亞:沒有「從這裡」的說法,也沒有任何暗示基督的活動改變了。這就是為什麼 B. Weiss 提出了更好的解釋:「然而,當然,基督有必要按照希律的意願繼續他的旅程。但這絲毫不取決於希律的詭計:基督必須像以前一樣,在固定的時間從一處前往另一處(22節)。他此行的目的不是逃避,而是逃避。相反,它是耶路撒冷,因為他知道,作為先知,他只能而且必須死在那裡。”

至於所有先知都在耶路撒冷滅亡的說法,這當然是誇張的,因為並非所有先知都死在耶路撒冷(例如施洗約翰在馬赫拉被處決)。主因大衛之都對上帝使者的態度而苦澀地說了這些話。

路加福音 13:34。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他們殺害先知,並用石頭打死那些派來給你的人!有多少次我想把你的孩子們聚集起來,就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一樣,而你卻沒有哭! (參考馬太福音 23:37-39 的解釋)。

馬太福音中關於耶路撒冷的這句話是對法利賽人斥責的結論,但這裡它與基督之前的言論有比馬太福音中更大的聯繫。在《路加福音》中,基督從遠處向耶路撒冷講話。很可能是在最後一句話(第 33 節)中,他將臉轉向耶路撒冷,並向神權政治的中心發表了這個悲傷的講話。

路加福音 13:35。看哪,你的家只剩下荒涼了。我告訴你們,你們不會見到我,直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那一位是應當稱頌的!

「我告訴你」。在福音傳道者馬太福音中:「因為我告訴你們」。兩者的差異如下:在馬太福音中,主預言耶路撒冷將因他離開城而荒涼,而在路加福音中,主說,在耶路撒冷將發現自己處於這種被拒絕的狀態時,他將不會像耶路撒冷居民所期望的那樣來提供援助:「無論你的處境多麼悲慘,我都不會來保護你,直到…」等等——即直到整個國家悔改對基督的不信並轉向他,這將在祂第二次來臨之前發生(參考羅馬書11:25ff)。

- 廣告 -

更多來自作者

- 獨家內容 -現貨圖片
- 廣告 -
- 廣告 -
- 廣告 - 現貨圖片
- 廣告 -

必讀

最新的文章

- 廣告 -